日前,教育部公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名单的通知》,清华、北大等20所高校被确定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社会热议“双一流”高校或将因此而实现分层,而更多业内专家则将这解释为落实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委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的关键之举。
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制度。一直以来,高校开设新的博士点、硕士点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博士学位点自主审核权更是被视作一项关键性办学自主权。根据《意见》和《通知》的精神,首批20所高校将同步获得自主审核权,高校自主新增博士学位点将不再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初选,也不再需要国务院学科评议组评议,校内自主审核程序走完后即可直接向国务院学位办报批,从而实现了审核和批准的分离,内部审核充分,政府自然批准。这对激发高校办学活力、提高学科水平、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很多人关心,为什么42所“双一流”高校只有20所能够获得学位点自主审核权,这究竟是不是体现了国家对“双一流”高校的分层意志?笔者认为,“双一流”是一种建设主体的遴选,而自主学位授权单位则是一种授权资格的遴选,内在逻辑存在本质差异,不可混为一谈。2017年印发的《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试行)》对办学规模、学科结构、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等相关要求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双一流”高校一般都拥有比较好的建设基础,但是也有部分高校在某些关键性指标上还没有能够“达标”,这是他们未能获得学位点自主审核权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学位点自主审核权并不是“随帽”下放的过程,而是严格按照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在可预期的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双一流”高校逐步获得学位点自主审核权。目前,下一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的工作已经展开,4月1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2018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的通知》,改革步伐将进一步加大,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但是,业内专家预测未来自主审核单位范围扩大将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跟首批认定的20所基数相比,未来两三年或将陆续每年新增少量甚至是个别高校。它们能够陆续获得授权的前提是在关键指标上取得改进,达到国家所要求的“门槛”。由于进入“门槛”较高,经过几年的新增后,后续便可能会出现断层。这也意味着学位点自主审核权高校或许并不会出现“跨越式”的发展。
学位点自主审核权下放意味着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资源配置自主权的界限,逐步触及到了更加本质的内容和纵深的环节。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自主审核高校的学位点管理权将不受制约。高校自主审核新增的学位授权点,必须按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的规定接受专项评估,自觉接受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对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专项评估中出现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被评为“不合格”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取消其自主审核资格。对这些高校而言,新增博士点将成为一件“不容有失”的工作。(作者系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